澳洲服务器

澳大利亚人痴迷“大块头”雕塑

  【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王哲】疫情期间,一位澳大利亚艺术家制作了一个巨大的翠鸟雕塑,给隔离的民众带来了很多欢笑。事实上,来过澳大利亚的人都会对这里随处可见的大型雕塑印象深刻。据统计,澳大利亚全国有上百个巨大雕塑,大多以动植物为主。而且这些大块头,已经成了当地人儿时的经典回忆。

  笔者发现,在澳大利亚各地经常可以看到各种各样有趣的大型雕塑,新南威尔士州有大香蕉、大鳄梨、大草莓,昆士兰州还有大菠萝、大芒果和大橘子。新南威尔士的大虾、南澳的龙虾各领风骚,让人一目了然。还有许多能代表澳大利亚的特色动物雕塑让人印象深刻,比如高15米的大美利奴羊,它的旁边还有澳大利亚的羊毛历史博物馆。位于维多利亚州的巨型考拉(如图),憨态可掬,迎接着各方来客。此外,人物也是澳大利亚雕塑家的灵感来源之一,库克船长、丛林游牧者,还有原住民猎人雕像,看起来威风凛凛。

  澳大利亚人从不掩饰自己对大型雕塑的痴迷。究其原因,一位澳大利亚朋友这样说:你知道让一个不出名的小镇变得有人气的最好办法是什么吗?在澳大利亚只有一个“标准答案”,那就是建雕塑,而且是巨型雕塑,越大越好。

  从上世纪起,澳大利亚人十分痴迷巨型雕塑,在全国上下建了数百座形态各异的展品。这种雕塑存在的意义,是为了缓解当地政府的焦虑,希望能彰显小镇的存在感,同时还能吸引游客。

  澳大利亚的巨大雕塑不仅以数量取胜,“够不够大”也是他们的重要考量要素之一。澳大利亚地广人稀,在高速路上驰骋,雕塑想要让人看到,那就一定要够大。在建筑材料的用量上,澳大利亚人从来毫不吝啬。于是,他们把香蕉建成两三人高,小鸟、龙虾建成四五人高,至于土豆,足有五个人高……但有时候太大,也会略显笨重,让人看上去很想笑。

  澳大利亚催生出如此之多的巨型雕塑,究其原因,跟公路旅行的发展关系密切。从上世纪60年代出现的第一座巨型雕像开始,到80年代数量达到巅峰,正好对应了澳大利亚整个公路旅行的发展历史。虽然汽车早就进入澳大利亚,但直到上世纪50年代,澳大利亚的汽车才深入家庭。到了80年代,澳大利亚的汽车数量已经超过了住房。而这个时期,正是澳大利亚公路旅行发展的巅峰。

  当时大部分中产家庭都会在假日里进行一场公路旅行。但澳大利亚地广人稀,这让那些开在公路边或郊区的酒吧旅馆很头痛——如何让开车经过的路人在茫茫公路上发现自己的店铺,并进来买点东西呢?这时,有人想出了建一个大雕塑来吸引眼球的办法。早期的绝大多数巨大雕塑都出现在澳大利亚公路旁的餐旅馆边上。

  而这个主意确实起到了很好的效果。很多人在看见大雕塑时停了下来。有人曾这样说,“在上世纪80年代我还是孩子的时候,我很讨厌公路旅行,闷热的天气,被困在车里几个小时,毫无生气的沿途风景,但只要当我遇上大雕塑,我就会显得无比兴奋,叫嚷着下车。”

  后来,随着旅游业的发展,建造大雕塑不仅是为了吸引游客,还成了展现当地的产业、纪念当地人物的载体。如今,大雕塑已经成了澳大利亚的一种文化。甚至成了澳大利亚人幽默感和自嘲风格的体现。

  但到了如今,这些大雕塑的境况并不乐观。由于这些大雕塑大多建造于上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之间,年久失修,而要翻新它们,意味着不小的开销,甚至成了某些地区的巨大负担。于是有人奔走呼吁,四处筹款挽救这些巨型雕塑。这些大家伙已经成了他们的童年回忆。

特别声明: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,不代表澳大利亚服务器网观点或立场。如有关于作品内容、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澳大利亚服务器网联系。

[图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]